石材漢白玉與其雕塑的介紹
上傳日期:2022-10-14 10:46:22 瀏覽次數覽91次
漢白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次要成分是碳酸鎂(MgCO3),也包含少量氧化鋁(Al2O3)、氧化鐵(Fe2O3)等物質。顏色潔白的顆粒大理巖,質地堅硬,是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
石材產物在河床中,呈現半透明的狀態。還帶有晶瑩剔透的水色,人們就把這種白石成為水白玉。無獨有偶,在首都北京市的房山區,也發現一種極好的建筑雕刻石料,而且形狀、磨光性、透光性都非常好,幾乎與水白玉一樣,它的顏色也是白而清潤,質地純而細密。相較水白玉是在河床中產出,漢白玉產于北京西郊的山區,他就成了名如其實的“旱白玉”了。
由于漢白玉的產地距我國歷代首都和北京古城區的的距離,逗比水白玉近得多,因此在皇宮和各種神廟殿堂的園林類裝飾建筑中,逐漸取代了水白玉的地位;成為了中原大地建筑類材料與雕刻類材料的主宰。后來,由于長時間的流傳,人們在傳誦中就把旱白玉的“旱”字誤傳成了漢朝的“漢”,這才有了如今漢白玉的名稱。
在人們都熟知的北京故宮、天壇、天安門金水橋等經典建筑中,都大量使用了漢白玉。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等當代國家級工程中,也有廣泛使用。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城東北32千米豆村鎮東北的付廣山中。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471~499年)。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
其中唐代石雕佛像為漢白玉石雕釋迦牟尼佛像,通高1.08米,寬約0.52米。須彌座高1.43米,須彌座下臺山基石高約1米,基石前面陰刻字曰:“大唐天寶四載十一月十五日,博陵徑邑西子口村為國敬造臺山佛光寺無垢凈光塔漢白玉石釋迦牟尼佛一軀?!庇纱丝芍@尊漢白玉石雕佛像雕刻于唐朝天寶四年(745年)。
轉載:互聯網(侵權請聯系刪除)